(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3月21日,中消协发布《“第三方测评”对消费者权益影响调查报告》。报告显示,通过对12个互联网平台共计350家“第三方测评”账号进行体验式调查后发现:93.1%的“第三方测评”涉嫌存在测评标准类问题,其中缺乏测评标准的主观性测评多;55.7%的“第三方测评”涉嫌存在商测一体、以商养测类的模式难保公正性;37.2%的消费者反映通过观看“第三方测评”所购买的商品出现过质量问题;35.7%的“第三方测评”存在涉嫌虚假测评类问题。(3月21日中新网)
市场经济给人们提供了更丰富的选择,这对于消费者来说是好事。但让不少消费者困惑的是,面对同类产品的不同品牌,到底该如何选择。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第三方测评”应运而生。调查显示,近八成消费者会在购物前观看“第三方测评”作品,“第三方测评”最适用的品类为数码家电和美妆护肤,具有专业性的作品更受消费者喜欢。这不难理解,数码家电和美妆护肤,不同于衣物、水果等,消费者可以通过直观的触摸、感受就可以对商品作出评价。
报告还提到,九成以上消费者认可“第三方测评”博主或团队的作品及专业性,近九成消费者会向其他人推荐“第三方测评”作品及商品,可见“第三方测评”在担负着引导消费的重任。
然而,目前市场上的“第三方测评”,不仅账号众多,测评方法和标准更是五花八门,测评质量参差不齐,涉嫌“以商养测”及“以测养商”的现象屡见不鲜。少数“第三方测评”无法帮助消费者做出正确判断,这一方面导致了消费者对“第三方测评”的不信任,七成以上消费者表示会因部分负面信息而不再关注该作品;另一方面,不科学、不公正、不客观的“第三方测评”对生产和消费造成严重干扰,影响了正常的市场秩序。
不断产生的乱象引发消费者担忧及社会各界关注。从大环境来说,是因为整个“第三方测评”市场处于发展前期阶段,准入门槛低,市场参与主体呈现零散特征,不少“第三方测评”账号不具备法人背景。另一方面,是因为没有压实“第三方测评”的法律责任。针对消费者通过观看“第三方测评”所购买的商品出现质量问题的情形,九成以上被调查者认为测评者应对测评结果负责。
保持“第三方测评”的独立、客观、公正,既有利于保障消费者权益,也有利于规范和引导市场的正确发展。对此,政府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应协同发力,设置行业准入门槛,加大市场监管力度;平台方要进行账号身份认证,强化问题账号审核;消费者需提高测评作品的鉴别力,拒绝“只评不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