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南方网讯 近日,粤港澳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绿色发展学术研讨会在广东珠海举行。会上,各专家学者就粤港澳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绿色发展等领域做特邀主旨报告,全面展示了海洋环境污染防治新理念、新技术与解决方案,为广东省下一步如何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尤其是粤港澳大湾区海洋生态环境质量提出了重要建议。
本次论坛设置1个主论坛和4个专题论坛,包括:重点海域综合治理、海洋与环境、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海洋微塑料溯源与治理等。
中国工程院院士、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吴丰昌研究员作了题为《我国水污染控制与治理十年:成效、科技创新与展望》主旨报告。吴丰昌指出,由于防治与管理要求的不断提高,我国现行的水环境质量标准急需完善和修订。环境标准制修订研究是国家基础性工程,是国家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目标、方向和尺度。标准制修订应该与时俱进,环境质量标准应该充分考虑到水环境保护、人体健康和生态文明建设等多因素,借鉴国际经验,结合中国实际和基础,加强污染成因分析,秉持科学规律、发挥标准在倒逼、优化、支撑和引领等方面促进环境质量改善和高质量发展,坚持生态环境、经济和社会共赢,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华东师范大学李道季教授在《迈向“塑料公约”制定之路的历程》主旨报告中提出,随着大量塑料产品的使用而后废弃,塑料已经成为全球当前面临的第一大新污染。海洋塑料垃圾,特别是海洋微垃圾,更是首当其冲。2014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一项决议,强调海洋垃圾和微塑料是一个新出现的全球环境问题。据专家2015年的研究分析显示,世界排名前十名的海洋塑料垃圾源,中国名列第一。在塑料循环经济发展大背景下,我国的塑料战略将对全球塑料经济产生巨大影响,全球净塑变革也将对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各国的产业结构和塑料贸易产生影响。可喜的是,目前,我国的塑料污染治理正步入良性健康发展阶段。致力于为推动全球海洋塑料污染治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进人类文明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首席科学家李开明研究员在《珠江口邻近海域综合治理攻坚战实施与思考》的主旨报告中介绍了珠江口污染治理的背景及其防治的紧迫性,并提出了近岸海域污染防治的治理思路、科学建议和完善方案。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王新明研究员作《大湾区PM2.5和O3协同控制》主旨报告;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张干研究员作《大气碳质组分的14C同位素示踪研究进展》主旨报告;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徐向荣研究员作《大湾区海洋环境新型替代阻燃剂生态效应及研究挑战》主旨报告。(记者/柯丹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