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甘正传》是电影爱好者以及电影学术研究者不可错过的经典影片之一,影片受欢迎的原因与其所传递出的伦理主张和道德愿景分不开。
【资料图】
《阿甘正传》自上映以来,名利双收,并在 1996 年被列为电影史上最卖座的剧情片之一。
本文主要从这部影片出发,解读其深层次的文化含义与电影道具的多模态话语衔接。
一、忠诚、善良、诚实的传统保守主义道德
《阿甘正传》是向美国传统价值观致敬的一部经典影片,剧中的主人公阿甘虽然是个智商仅75 的低智者,但他身上却有着一切优秀的美国人们所推崇的传统的伦理道德和文化元素。
上世纪 50 年代的阿甘是个始终留着典型的板寸头、穿着方格子衬衣,几乎面无表情的男子。他看起来很傻,但这种傻却带有一种“大智若愚”的味道。
他因为感觉手电筒灯光晃眼睛无法睡觉而无意间破了尼克松的“水门事件”,而一句“傻人才做傻事”,让自诩精明的总统都只能无奈地被历史所淹没。
阿甘的忠诚和善良体现在他生活的方方面面。阿甘身上接近完美的性格品质,无论是忠诚、善良、温和、宽容还是无私,都是传统美国旧道德所极为推崇的优秀品质。
阿甘则是这些优秀品质的集中代表,并且这种优秀的品质从来不受外来的侵扰,一直都存在于阿甘的身上。
阿甘对友情和爱情都极为忠诚。他答应巴布去合伙捕虾,即使巴布死去也依然兑现自己的诺言。
他充分运用巴布的捕虾知识,并在成功后将巴布的股份转给巴布的家人,使巴布家人在经济层面和政治地位上分别得到了提升。
他爱珍妮,一直都维护和保护着这位心目中的恋人,对他来说,珍妮是童年时代那个鼓舞着他要去奔跑的小女孩,也是成人社会里最完美的化身。
忠诚和善良,是阿甘性格里最为重要的性格和道德特征。
二、旧道德的回归是救赎和解决问题之道
导演罗伯特·泽梅基斯在影片中使阿甘这个人物几近完美,他穿着上世纪 50 年代经典的格子衬衣,身上有着美国保守主义道德观最为推崇的所有好的品质。
阿甘的妈妈始终带着优雅且有着自己独特哲学的生活态度,即使面对死亡,也表现得从容且大度。
这种面对一切的坦然和从容,也自始至终贯穿阿甘生活历程的始终。丹中尉不断咒骂指责阿甘,但阿甘始终宽容和气地对待他,并且让他作为自己捕虾船的船长。
阿甘对待友情极为忠诚,他答应巴布退伍后一起捕虾,不仅信守承诺,而且即使巴布死了,阿甘依然选择让巴布的家人享有捕虾公司的股权。
在国内,很多观众将《阿甘正传》视为励志片,而事实上,这确实是一部很优秀的励志作品。《阿甘正传》是一种美国梦式的奇迹这部影片通过道德重建和奇迹发生,赢得了无数人的认可。
阿甘的人生充满了奇迹,他集所有的传统美国道德于一体,有着单一的生活态度,对生活其实也没什么追求,不像影片的反面人物珍妮,几乎做尽所有能够伤害到自己的事情。
阿甘面对任何复杂的境况,都是一味地朝前跑,他简单的动作和生活态度却让他奇迹般地跑进大学,跑出战争的灾难。
他在短短的 30 年时间里,就受到过三位总统的接见,那些精明的总统却只是昙花一现。
阿甘说:“当我累了,我就睡觉。当我饿了,我就吃饭。当我想去,你知道的,我就去\"。
因为简单,阿甘专注练习乒乓球,后因此成为中美建交的使者;他捕虾一次次失败,却因为一场暴风雨击溃了港口里除“珍妮号”外的所有捕虾船,从而扭转乾坤,捕虾船满载而归,逐渐成为富翁。
家庭道德观也是《阿甘正传》一直推崇的道德主张和愿景。对阿甘来说,他的父亲虽然是缺失的,但母亲却在他的生命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正是妈妈,教给阿甘简单但正确的人生道理。电影中的妈妈语录也是阿甘最常说的经典话语,如“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糖,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是什么味道”,“傻人做傻事”。
可以说,妈妈在阿甘的人生教导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是母亲的教导促使阿甘身上具备美好道德因素以及面对困境时的坦然态度。
《阿甘正传》无论是被解读为娱乐外表下的励志电影,还是被解读为政治色彩浓郁的电影,都不可否认它其中所蕴含的深刻的伦理观和道德思想。
而正是这种对深层次的道德含义和文化方面的阐释,才使观众在笑着看完电影后亦留下了深刻印象。
三、《阿甘正传》中电影道具的多模态话语衔接
人们感知世界有赖于多种感觉方式,在交换和处理各种信息时,为了实现意义的再现和传递,经常需要多种符号编码,多种符号资源整合,符号资源优势互补,构建意义。
在多模态话语中,语言,图像和声音在互动中整合成体系,从而构建主题含义。电影是一种具有独特艺术效果,各种符号资源整合的文艺形式。
而近几年来,在国内有关融合声音模态的动态多模态语篇以及各模态之间的互动的研究很少。
有人认为文字文本的街接是文字之间的联通,连贯是概念和内容的连续。而电影中衔接就是镜头之间的关联,连贯就是思维逻辑的系统性。
电影不是全部按照正常事件顺序拍摄的,将众多锁头粘合拼凄连续起来并且还觉得极其自然,这些镜头都整体相关对理解电影十分重要,影片中所有的镜头也都围绕某种思想、某个主题。
电影有着自己独特的故事内容的叙事手段,各种模态手段,如语言、音乐、图像等都为中心服务,所有的镜头也都围绕着电影主题思想,电影的连贯是衡量其完整性、一致性,甚至整体质量的一个标准。
多模态语篇是融合多种交际模态,采用诸如语言、音乐、图像等手段进行意义的再现和传递的现象。
多模态语篇分为静态多模态语篇和动态多模态语篇。电影语篇是典型的多模态语篇,而且是动态多模态语篇。
动态多模态语篇中,语言的表现功能通过及物性系统完成的,交流功能通过语气和情态系统获得的,通过视角和社会距离来表达。
电影大多会采用正面视角以身临其境的感觉,垂直视角中,俯视说明观众所在社会地位或者地理位置较高,仰视说明参与者所处社会地位较或者地理位置较低。
组成功能则是需要衔接实现的:图像模态主要是叙事表现功能:音乐的表现功能主要是通过音高、音量、音长等达成的,用以表现演员和观众之间的社会距离。
动态多模态语篇和静态多模态语篇最大的区别是动态多模态语篇是一个连续体,持续发生的,有时间维度的。
因此,对动态多模态语篇进行分析时,可以以时间作为量化的标准。《阿甘正传》描绘了先天智障的小镇男孩阿甘自强不息,最终“傻人有傻福”地得到上天誉顾,在多个领域创造奇迹的励志故事
电影开头是一首曲调舒缓的歌曲,从蔚蓝广表的天空中缓缓飘荡着一片洁白的羽毛。这部分包含了三种模态:语言、图像和声音。
羽毛在空中随风起舞,越过高山人群,最终轻轻地落在了坐在公共汽车候车椅上的阿甘的脚边。
阿甘呆板的坐姿,迟疑的表情,均暗示着阿甘有先天管障,他盯着羽毛,捡起它夹在一个本子里。
洁白的羽毛在蔚蓝的天空下随风飞舞,美妙的音乐从极弱开始,渐渐清晰,仿佛一位天使缓缓飞临人世。
任何人只要认真欣赏,都会感动于其中的美。背景音乐的节奏与最后一组镜头中风中飘荡的一片羽毛飘落到了阿甘的脚边,揭示了这一切中的丝丝联系。
在影片开头,图像模态是主要模态,主要是叙事表现功能,而声音模态和语言模态是次要模态,三种模态形成协调关系,不同模态相互作用构成一个整体,共同构建主题意义。
如果只有图像模态,没有语言模态,其意义是不确定的,不完整的。电影最一开始主人公是没有出现的,因此由他所产生的图像模态是没有参与交际过程的。
此时只有图像模态和声音模态,制造悬念,弓起观众好奇心。接着主人公的出现以及影片名称的呈现,由此产生的语言和声音模态将故事的主旨借楼出来。
语言和声音模态主要发挥了表现功能。图像模态对听觉模态在影片开头中有强化作用,强化作用是指通过主随歌旋律舒缓,暗示着希望的高飞,和图像模态中痴笨的阿甘的形象形成强烈的反差,使得观众通过听觉模态获得的信息更加明确清晰。
图像模态对听觉模态在影片开头中也有补充作用,主题轻柔舒缓,而图像模态中的洁白轻盈的羽毛与之交相呼应,有助于影片背景和主题的确立。
在影片结尾,又是一片蔚蓝的天空,洁白的羽毛从小阿甘的书里滑落出来,飞向空中,越飞越高:
而小阿甘在父亲的陪同下,来到了父亲当年上学等校车的地方等校车,司机还是那个司机,校车也没有变,但是主人公却变成了小阿甘。
羽毛第二次的出现,相似的场景象征着人生的轮回。小阿甘也不知道会有怎样的人生经历,与阿甘不同的是,小阿甘是一个高智商、聪明可爱的孩子。
那片被夹在书里的洁白的羽毛不小心落下了,然后被轻轻吹起,随风起舞,悠悠飘荡在空中,就像当年阿甘一样,象征着对未来充满希望。
结尾相同的歌曲中呼应片头主题歌,唱出阿甘的迟钝,沉稳而坚定,相信每一块人生巧克力都很好吃所以只是慢慢拆开,仔细品味。
而音乐空灵,曲调舒缓,暗示着希望的高飞,就像阿甘一样满怀希望去面对未来。
在影片结尾部分,同样的羽毛,主人公却变成了小阿甘,相似的音乐,对应的语言、图像、声音三种模态相互补充,与影片开头交相呼应,使得整部影片主题上形成个连贯的整体,构建了主题含义。
《阿甘正传》影片中运用了语言、图像、声音三种模态,均发挥表现功能、交流功能和组成功能。三种模态相互作用,互相强化和补充,形成一个整体,共同构建话语意义。
在影片开头,以图像模态为主导,发挥叙事表现功能,语言和声音模态起到了互相强化和补充作用,有助于影片背景的交代。
影片结尾处,图像模态再次发挥叙事表现功能,而语言和声音模态起到了百相补充作用,构建影片主旨,象证着对美好未来的期待。
动态多模态语篇中,三大模态相互作用的越多,对应的功能越能实现,主题含义就表达的越深刻。